肝臟超聲檢查,是指在超聲波屏上對肝臟進行檢查的一種方法。正常情況下,肝臟呈現一個略低于肝臟前后徑的區域,比如肝左葉的長度約為8cm,寬約6cm,厚約2cm。肝臟超聲檢查結果分析,主要分為5個方面,如正常肝臟、異常肝臟、肝局灶性病變、肝彌漫性病變、肝腫瘤。
1、正常肝臟:在肋緣下,能夠觸及的肝臟,表面光滑,肋間隙正常;
2、異常肝臟:肝臟出現異常,在肋緣下能夠觸及到的腫大的肝臟,并且腫大的肝臟有可能呈現局灶性或者彌漫性,常見于肝炎、脂肪肝、肝硬化等疾病;
3、肝局灶性病變:肝臟出現局灶性病變,有可能呈現不均勻的回聲或者高回聲,也有可能是出現低回聲區;
4、肝彌漫性病變:肝彌漫性病變,既可以表現為肝回聲不均勻,也可以表現為肝結節狀或者網織狀回聲增粗,常見于酒精性肝炎、藥物性肝炎、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;
5、肝腫瘤:肝臟存在腫瘤時,也可表現為局灶性或者彌漫性的回聲增粗,邊界不清,主要是因為腫瘤的生長速度較快,導致周圍組織受到擠壓所致。
除上述情況外,若存在慢性乙型肝炎、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、肝硬化,或者長期大量飲酒導致酒精性肝病時,都可能會造成肝臟超聲檢查結果出現異常。當出現肝臟疾病時,應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,并針對不同的疾病選擇不同治療方式。日常應注意飲食均衡,避免大量飲酒,不宜熬夜,并定期體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