胎兒系統超聲檢查通常包括胎兒解剖學超聲檢查、胎兒生物物理學檢查、胎兒泌尿系統超聲檢查、胎兒消化系統超聲檢查、胎兒循環系統超聲檢查等。系統超聲檢查能夠對超聲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,達到早期篩查與診斷的目的。
1、胎兒解剖學超聲檢查:可以對胎兒的長度、胎位、大小等進行觀察,可對胎兒先天性畸形,如無腦兒、腦積水、先心病等,以及胎兒內臟結構異常,如腎臟發育不全、胸腹腔囊性腫塊等,進行檢查;
2、胎兒生物物理學檢查:可通過超聲波的物理性質,作用于胎兒的生理活動,并根據胎兒的生理學特點進行測量分析,如胎心搏動的頻率、節律、強度及其規律等,從而評估胎兒是否存在宮內缺氧的情況;
3、胎兒泌尿系統超聲檢查:可通過超聲影像清晰地顯示腎臟、輸尿管和膀胱等泌尿系統器官的發育和功能情況,從而對是否存在尿路梗阻、腎積水、膀胱壁增厚等情況進行檢測;
4、胎兒消化系統超聲檢查:可以對胎兒的消化系統進行檢查,如是否存在腸管擴張、先天性巨結腸等,從而判斷是否存在腸道畸形的情況;
5、胎兒循環系統超聲檢查:可以對胎盤的位置、厚度、血管分布情況,以及是否存在臍帶繞頸等情況進行觀察,從而判斷胎兒是否存在宮內缺氧的情況。
除上述檢查項目外,胎兒的超聲檢查還有胎兒骨骼系統超聲檢查、胎兒頭顱核磁檢查等。胎兒各系統超聲檢查一般要求在相應的時間段進行,避免時間過長,導致結果不準確或者存在誤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