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用潤滑劑雖然設計用于人體內部或黏膜接觸,但其成分仍有可能引起部分患者的過敏反應。過敏反應通常表現為接觸部位的皮膚或黏膜紅斑、瘙癢、腫脹、灼熱感,嚴重時可能出現皮疹、蕁麻疹,甚至全身性過敏癥狀(罕見)。了解過敏反應的預防與處理方案,對于保障醫療安全至關重要。
預防是首位:
詳細詢問病史: 在使用前,應詢問患者是否有藥物或特定化學物質過敏史。
選擇致敏性低的潤滑劑: 優先選擇成分簡單、不含香料、色素、對羥基苯甲酸酯(Parabens)等已知過敏原的醫用級水溶性潤滑劑。無菌產品通常純度更高,致敏風險相對較低。
遵循使用規范: 不將潤滑劑用于已知對某種成分過敏的患者;不超量使用;避免使用已過期或包裝破損的產品。
處理方案:
立即停止使用: 一旦懷疑發生過敏反應,應立即停止使用該潤滑劑,并盡可能將其從接觸部位清除(如用生理鹽水沖洗)。
局部處理: 輕度局部反應通常在停用后自行緩解。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溫和的生理鹽水清潔,或使用抗過敏藥膏。
對癥治療: 根據過敏反應的嚴重程度,可口服抗組胺藥物。如出現皮疹、瘙癢嚴重,可能需要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。
記錄患者過敏史和不良反應情況,選擇高品質、低致敏性的醫用潤滑劑,是有效預防和處理過敏反應的關鍵。